索引號: | 002489401/2022-266697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文號: | 杭政辦函〔2022〕31號 | 成文日期: | 2022-05-18 |
發布單位: | 市政府辦公廳 | 主題分類: |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城鄉建設(含住房),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環境監測、保護與治理 |
有效性: | 有效 |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杭州市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5月18日
(此件公開發布)
杭州市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杭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于印發〈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提名辦法〉的通知》(辦濕字〔2020〕110號)和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保護好西湖和西溪濕地作為杭州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以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導”為依托,以保護健康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為重點,切實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利用和管理,全力推進國際濕地城市創建,加快打造生態文明之都、美麗中國樣本,為建設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
二、目標要求
圍繞“奮進新時代、建設新天堂”,打造“聞名世界、引領時代、最憶江南”的“濕地水城”,實現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濕地生態功能充分發揮、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建成濕地保護管理的“重要窗口”、修復利用的“美麗樣板”。到2025年底,全市濕地率不低于8%,濕地保護率達到60%以上,全面達到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指標要求,成功創建國際濕地城市。
三、重點工作
(一)完善濕地保護規劃體系。
秉持國際濕地城市建設理念,依托我市濕地資源稟賦,堅持規劃引領,加快實施《杭州市濕地保護“十四五”規劃》,補充調查縣級濕地資源狀況,高標準編制縣級濕地保護“十四五”規劃。加強濕地保護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緊密銜接,將濕地保護相關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責任單位:市林水局、市發改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縣(市)政府]
(二)健全濕地保護管理制度。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浙江省濕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濕地保護法規體系,推動制定《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嚴格實施《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條例》。全面推行林長制,鞏固深化河湖長制,健全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實行最嚴格濕地保護制度。將濕地面積、濕地保護率、濕地生態狀況等保護成效指標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等制度體系。優化濕地保護投入結構,探索濕地生態補償機制,制定出臺《杭州市濕地生態保護補償實施辦法(試行)》。[責任單位:市林水局、市發改委、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考評辦,各區、縣(市)政府]
(三)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
加強濕地用途管控,確保全市濕地面積穩定。推進濕地保護小區建設,科學編制建設方案。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動,加強水資源管理,保障濕地生態用水,提升濕地水質。開展全市濕地資源動態監測,編制形成近三年濕地面積和濕地保護率監測報告、杭州市濕地資源調查報告。通過濕地多用途管理區、濕地保護小區、濕地公園等保護形式,確保全市濕地保護率達到60%以上。[責任單位:市林水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局、市治水辦,各區、縣(市)政府]
(四)嚴格重要濕地保護管理。
按照省級以上重要濕地保護管理要求,制定重要濕地年度管理計劃,開展動態監測評估,建立生態預警機制,編制《杭州市重要濕地生態預警監測報告》,落實生態保護績效評價管理,有效防范和應對突發性災害事件,確保重要濕地生態系統穩定。2022年完成4處省級重要濕地的申報。(責任單位:市林水局、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蕭山區、余杭區、錢塘區、富陽區、淳安縣政府)
(五)推進濕地生態修復行動。
加快實施《杭州市濕地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落實濕地生態修復各項目標任務,打造西湖、西溪、千島湖國際一流濕地,建成湘湖、陽陂湖等國內知名濕地,提升杭州大灣區、千畝田高山沼澤、三白潭等市域特色濕地。實施錢塘江、富春江、京杭大運河、苕溪濕地群落的生態修復,建設美麗濕地。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強化水域保護管理和生態修復,推動“美麗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級。推動全市域小微濕地生態修復,增強市民獲得感。[責任單位:市林水局、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市建委、市園文局、市錢江新城管委會(市三江匯管委會)、市運河集團,各區、縣(市)政府]
(六)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教育。
厚植生態文明理念,舉辦濕地保護研討會,組織開展“世界濕地日”系列活動。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宣傳濕地生態文化,普及濕地保護法律法規和知識。建設濕地自然教育或宣教場所,推動濕地保護知識進學校、進社區。建立濕地保護志愿者制度,組織公眾積極參與濕地保護和相關知識傳播活動。[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教育局、市林水局、市城管局、杭報集團、市文廣集團,各區、縣(市)政府]
(七)強化濕地資源合理利用。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挖掘濕地文化底蘊,培育濕地生態產業,提升濕地供給、調節、文化以及支持等功能,開展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將“西湖西溪一體化”“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錢塘江涌潮”“千島湖世界湖泊”“西湖世界文化遺產”等打造成為濕地資源合理利用的樣板,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責任單位:市林水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文局、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市運河集團,各區、縣(市)政府]
(八)打造杭州濕地國際名片。
講好“杭州濕地故事”,總結推廣“生態優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西溪模式”,凝煉提升“一河(湖)一策”“兩山轉化”“數字賦能”等先進經驗,打造濕地保護與城市發展“雙贏”典范,提升杭州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林水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園文局、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市治水辦,各區、縣(市)政府]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組建杭州市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工作專班,加強指揮調度、統籌協調、督導檢查,確保各項創建工作落到實處。各區、縣(市)政府和有關單位要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的思想,將國際濕地城市創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協同攻堅,形成工作合力。
(二)強化要素保障。完善全市濕地管理職責體系,落實市和區、縣(市)濕地管理人員力量。優化濕地保護與修復資金投入結構,保障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必要的工作經費。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濕地保護與修復。
(三)強化宣傳發動。圍繞國際濕地城市創建工作主題,制定實施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宣傳活動方案,制作國際濕地城市中英文宣傳片,投放濕地宣傳公益廣告,在市主要媒體開辟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專欄,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國際濕地城市創建活動,切實提高公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